粮油加工研究团队
一、学科带头人和团队成员及人员结构
学科带头人:张名位,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副秘书长、果蔬加工分会副秘书长。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4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8件,出版专著2部,参编专著6部(英文3部),发表SCI、EI、ISTP和国家级学报论文150篇。
团队核心成员:研究团队核心成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博士6人;留学回国人员4人。
序号 |
姓名 |
学历 |
职称/职务 |
研究方向 |
1 |
张名位 |
博士 |
研究员/副院长 |
粮油加工 |
2 |
邓媛元 |
博士 |
研究员/主任 |
粮油加工 |
3 |
魏振承 |
学士 |
研究员 |
粮油加工 |
4 |
张 雁 |
博士 |
研究员 |
粮油加工 |
5 |
唐小俊 |
硕士 |
研究员 |
粮油加工 |
6 |
刘 光 |
博士 |
副研究员 |
粮油加工 |
7 |
周鹏飞 |
博士 |
副研究员 |
粮油加工 |
8 |
李 萍 |
博士 |
青年副研究员 |
粮油加工 |
9 |
赵志浩 |
博士 |
助理研究员 |
粮油加工 |
10 |
王佳佳 |
硕士 |
助理研究员 |
粮油加工 |
11 |
钟立煌 |
硕士 |
助理研究员 |
粮油加工 |
12 |
廖 娜 |
学士 |
研究实习员 |
粮油加工 |
二、研究方向
1、粮油作物梯次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
2、传统粮油食品品质改良与绿色加工关键技术装备
3、乳剂型特医食品设计创制与新产品研发
三、代表性研究进展
(1)黑色食品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收集保存了国内外最为丰富的黑色食品作物种质资源,阐明了其健康效应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
建立相应的加工关键技术,研发系列新产品,引领我国黑色食品行业发展,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全谷物营养代餐食品加工技术研发
系统评价了糙米等全谷物资源中活性物质含量、化学组成及存在形式,发现并确证了其活性物质对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研发了全谷物糊粉类、片类、乳类和谷物浓浆类全谷物营养代餐食品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系列新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示范,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临床营养品加工关键技术与新产品研发
建立了临床营养品专用蛋白质、活性短肽、多糖等配料的高效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研发了以农产品为基质的临床营养粉剂和乳剂加工关键技术,设计创制了适合不同疾病和手术前后病人营养需要的系列临床营养品新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示范。相关研究获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南方传统粮油食品绿色加工技术研究
建立了南方米粉丝原料标准和品质客观评价方法,构建了米粉丝品质改良和节能加工关键技术;建立了广式烘焙食品的绿色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低糖低脂月饼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建立了粤式公众营养配餐原料规模化快速处理技术和营养配餐模式,研发了粤式特色公众营养配餐加工关键技术及系列新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示范。相关研究获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四、十三五以来承担项目和取得的成果介绍
“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0余项。
获科技成果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广东专利金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获授权发明专利4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4部。
五、十二五以来承担项目和取得的成果介绍
代表性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
计划类别 |
起止时间 |
小麦静息巯基氧化酶的重组表达及其强化面筋网络结构机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9-2021 |
基于细胞体系的高压蒸汽诱导调控杂豆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作用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1-2023 |
高油酸花生油抑制肠道菌群丙酸咪唑生成及预防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2-2024 |
稻米加工副产物的食品化利用新技术与新模式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2017-2020 |
米糠食品配料深度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
2018-2020 |
航空特殊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创制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
2017-2020 |
活性特种稻米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
2014-2018 |
中老年特殊膳食专用蛋白配料的高效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
国家863计划 |
2013-2017 |
特殊病理时期营养功能食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
2012-2015 |
早餐食品工业化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示范 |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
2012-2015 |
大宗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
2013-2017 |
活性特种稻米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课题 |
2014-2018 |
谷物副产物加工技术集成科学试验基地 |
农业农村部农业行业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
2021-2022 |
特医食品智能化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新产品 |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 |
2019-2021 |
丝苗米适度加工与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 |
2019-2023 |
提升粮油加工产业科技能力水平项目 |
广东省提升粮油加工产业科技能力水平专项资金 |
2022-2023 |
农产品初加工与深加工共性技术创新团队 |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
2016-2020 |
特殊人群专用食品精准营养设计创制理论与技术 |
“广东特支计划”本土创新创业团队 |
2020-2025 |
水稻产业创新团队采后处理与深加工岗位 |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
2016-2020 |
经济粮油作物(玉米、番薯、花生为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采后与加工岗位 |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
2016-2020 |
米糠食品化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调控技术研究 |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
2018-2021 |
巴基斯坦米糠食品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其推广应用 |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
2018-2021 |
基于新型天然低共熔溶剂稳态提取桑叶多酚协同抗菌机理的研究 |
广东省基金自由申请项目 |
2018-2021 |
重组小麦静息基氧化酶改善杂粮营养馒头品质机理的研究 |
广东省基金自由申请项目 |
2018-2021 |
温压协同处理诱导调控杂豆细胞内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作用机制 |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
2020-2023 |
挤压膨化对发芽糙米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效应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8-2021 |
中国特色糖尿病专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及其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
广东省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 |
2018-2021 |
基于分级研磨和组合稳定化协同的米糠整体食品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 |
2019-2022 |
挤压膨化对全谷物糙米风味的影响效应及调控机制 |
广州市对外科技合作计划 |
2018-2021 |
获奖科技成果
获奖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年度 |
黑色食品作物资源研究及产业化利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8 |
营养代餐食品创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5 |
一种利于肠道修复的营养膳及其制备方法 |
中国专利银奖 |
2018 |
一种整蛋白和短肽复合型临床病人特膳营养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广东专利金奖 |
2019 |
南方传统粮油食品品质改良关键技术与新产品研发 |
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
2013 |
功能食品创新团队 |
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
2017 |
南方谷物方便食品专用配料制备及品质改良关键技术研发 |
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14 |
黑色食品作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07 |
华南特色蔬菜的主要生物活性与深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08 |
新型营养健康米排粉的加工技术及产业化 |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
2002 |
农产品加工临床营养品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
2005 |
利用农副产品开发营养平衡型糊类食品的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
2001 |
南方稻米综合加工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
2015 |
食药两用蔬菜健康食品精深加工技术推广应用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
2019 |
授权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名称 |
授权专利号 |
一种适合肾病病人食用的重构米的制备方法 |
ZL201611193714.4 |
一种超声波协同酶解和冰冻处理改善糙米蒸煮品质的方法 |
ZL201710574096.6 |
一种糙米风味速溶营养粉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710218426.8 |
一种糙米粉丝的制备方法 |
ZL201611158613.3 |
一种复合酶营养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酶的应用 |
ZL201710813552.8 |
一种减少活性物质损失的全谷物速食黑米粉加工方法 |
ZL 201710294918.5 |
一种富含花色苷的马铃薯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711067967.1 |
一种减少活性物质损失的全谷物速食黑米粉加工方法 |
ZL 201710294918.5 |
一种提高分散均匀性和冲调性的龙眼基料工业化制备方法 |
ZL 201810032320.3 |
一种稳态化玉米黄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
ZL202010226721.X |
一种多重苦味修饰的苦瓜全果降糖粉及其制备方法 |
ZL 201610949777.1 |
一种改善速食糙米粉消化率和冲调性的加工方法 |
ZL201410210729.1 |
一种利于肠道修复的营养膳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410245064.8 |
一种适合肝病病人的营养膳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410260526.3 |
一种适合于肾病病人专用的粉丝制备方法 |
ZL201410534990.7 |
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的山药低聚糖混合物及制备方法 |
ZL201410740827.6 |
一种荔枝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ZL200510101668.6 |
一种具有降血脂作用的管饲临床营养品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310677432.1 |
一种高效节能的米粉丝制备方法 |
ZL201310692446.0 |
一种杂粮米粉丝的制备方法 |
ZL201310140812.1 |
一种具有辅助降血糖作用的苦瓜营养膳及其制作方法 |
ZL201210161535.8 |
一种缓解体力疲劳的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210328590.1 |
一种快速鉴别米粉丝品质的质构测评方法 |
ZL201210317351.6 |
一种鲜湿荞麦米粉及其制作方法 |
ZL201210319181.5 |
一种富含葛根纤维低聚糖的复合营养粉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210333159.6 |
一种低脂月饼皮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110222201.2 |
一种低脂月饼馅料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110222206.5 |
一种低断条率米粉丝的制备方法及其质地改良剂 |
ZL201010602404.X |
一种免疫增强型营养膳及其制作方法 |
ZL201010545857.3 |
一种苦瓜皂甙和多糖混合物及其提取工艺与应用 |
ZL200910040802.4 |
一种水溶性复配型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810027645.9 |
一种米糠短肽的制备方法 |
ZL200810219729.2 |
一种黑维营养蛋卷及其制作方法 |
ZL200810220429.6 |
一种黑维营养曲奇及其制作方法 |
ZL200810220430.9 |
一种桑叶营养曲奇及其制作方法 |
ZL200810220431.3 |
一种降血压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710032296.5 |
一种米糠免疫肽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710032822.8 |
一种低糖桔味南瓜果脯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610036404.1 |
一种食品添加剂 |
ZL200610036873.3 |
一种籼型食用优质稻米的快速半粒鉴评方法 |
ZL200610036705.4 |
一种适合重症病人食用的复合油脂及其制作方法 |
ZL200510036933.7 |
一种适合II型糖尿病人食用的复合油脂及其制作方法 |
ZL200510036932.2 |
一种食用菌保健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
ZL200510101667.1 |
一种黑米酒的两段发酵酿造法 |
ZL200510102065.8 |
一种葛根中提取高总黄酮含量淀粉的方法 |
ZL200410026498.5 |
一种黑米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
ZL200410052313.8 |
一种苦瓜速溶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410077697.9 |
一种荔枝益智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
ZL200410077368.4 |
一种工业化匀浆膳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410077371.6 |
一种复合蛋白粉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410077369.9 |
一种短肽型肠内营养乳剂及其加工方法 |
ZL200410077370.1 |
利用紫(黑)米制作营养粉丝的方法 |
ZL881-06397.5 |
一种农作物种子加工的食品及其生产方法 |
ZL00117315.4 |
一种营养健康米粉及其制法 |
ZL02114849.X |
六、联系方式
邓媛元:020-87032667
魏振承、张雁:020-37227035
唐小俊、刘光、周鹏飞、李萍、赵志浩、王佳佳、钟立煌、廖娜:020-875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