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
网站首页 - 研究团队
蚕桑南药与微生物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团队
蚕桑南药与微生物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团队拥有团队成员17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8人,专业方向覆盖了蚕桑学、食品科学、植物化学、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
团队带头人廖森泰研究员现任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家蚕与微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评与创制及高效利用研究、家蚕多元化新品种选育和蚕病防治技术研究、蚕桑和药食两用资源开展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数据库建设、优势品种筛选及配套加工技术和设备研发、技术示范与推广等工作。
团队保有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其中家蚕种质资源近400份,是国内现保存热带亚热带蚕资源最多的单位,昆虫微孢子虫种质资源30多份,特色农用微生物菌种资源300多份。抗性鉴评技术及抗性品种选育技术居全国领先,育成了优质抗性和特殊用途等蚕品种10余种,其中“两广二号”在华南蚕区的应用面积超过80%。首创家蚕微粒子病的化学防治技术,全程防控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蚕业资源微生物转化利用研究方面起步较早,药用僵蚕、蚕蛹虫草、蚕蛹蛋白、发酵饲料、蚕沙生物肥研究取得快速进展,形成自身独特优势,微生物土壤改良和水体净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进展。团队系统评价我国蚕桑及新疆雪菊、肉桂、淮山、油茶等药食两用资源的药理活性作用及机理,完成了多个功能食品的创新开发;建立以“桑基鱼塘”为核心的现代蚕桑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新模式,通过多个示范基地开展了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引领了国内蚕桑多元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5年来团队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各级科技项目5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1个,省新品种审定3个;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等成果一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项;获国家保健食品批文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各1项;主持制定商务部行业标准1项,广东省地方标准2项;出版专著7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45篇。
联系方式:杨琼
联系电话:020-87236336
邮箱:serilover@126.com